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

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
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

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

【译诗】三秦环绕长安都。

风烟迷茫中,我眺望,你将远去的五渡口。

我俩同是离乡宦游人,别时更觉志同情意深。

倘若是四海之内有知己,那怕远在天边,心心相印,犹如在近邻。

莫学区区儿女情,离别之时泪沾巾。

【赏析】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之诗。

王勃当时供职长安,他的杜姓朋友从长安外放到蜀州做县尉。

诗的首二句,写诗人送别朋友的地点和朋友要去上任的地方,境界阔大。

然后说,我游长安,君行入蜀,同是为了作官而奔走,彼此都是既去乡又别友,离别之情与朋友是一样的,这样就曲折地劝尉了为离别而伤感的朋友。

“海内”

一联,更进一步:四海之内还有知心的朋友存在,彼此虽然天各一方,也好像近在咫尺了。

这是另一种劝慰方式,但这种方式显然比上一联中的“与君别离意,同是宦游人”

更具说服力。

这样,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诗的末联。

离别朋友是一件很伤心的事——古时交通不便,长安与蜀郡相去千里,一别容易,相见则难。

临别而儿女沾巾,是人之常情。

但是王勃不,虽然王勃也依依难别友人,但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

一语,荡去离愁,凸现出一种豪迈的情志,体现出一种昂扬的情调,敞开了诗人开阔的胸襟,从而使这首诗与一般的离别之作迥然有别。

骆宾王(640-?),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县)人。

出身寒门,七岁能诗。

初为道王府属,后历任奉礼郎、武功主簿、长安主簿。

任侍御史时,因上疏言事下狱,遇赦获释。

翌年任临海(今属浙江)县丞,复辞官而去。

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,骆宾王为之草讨武檄文,快畅淋漓,传遍天下。

敬业兵败,不知所终。

其诗题材较为广泛,因才高位卑,愤激之情,时见纸上。

诗工诸体,尤擅七言歌行,风格遒放,笔力雄健,为初唐四杰之一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